【廉洁教育进校园】金沙县2024年“廉动未来”廉洁书画、征文作品大赛获奖作品展③
日期:2024-09-11
来源:金沙纪委微信公众号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
视力保护色: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部署安排,扎实推进金沙县廉洁教育进校园实施清廉贵州·“廉动未来”2024年行动计划,以廉洁文化沁润人心,涵养师生崇廉尚洁品质,金沙县纪委监委、金沙县教育局举办金沙县2024年“廉动未来”廉洁书画、征文作品大赛,评选出一批主题鲜明、形象生动、立意深刻的优秀作品。9月3日起,金沙纪委微信公众号、金沙教育微信公众号将同步推出“廉洁教育进校园”系列作品展,敬请关注!征文《与妈妈话“廉”》 金沙县第六小学学生 王庭钦“廉,仄也,从广,兼声......”妈妈又在研读《说文解字》。我好奇地凑过去,和妈妈一起读,缠着她给我讲解“廉”字的意思。妈妈嘴角上扬,露出一抹如春风般和煦的微笑,那笑容仿佛能解决世间所有的疑惑。她轻轻抚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地说道:“宝贝,‘廉’字的本意是堂屋的侧边,堂屋侧边的特点是平直、有棱角,所以‘廉’字后来引申出正直、清廉等含义。”妈妈看着我充满好奇和不解的眼睛继续说:“如果你想弄懂这个字的内涵,那就得再和你说道说道。”我满怀期待,躺在妈妈的腿上,安静地期盼着,因为我知道,这一定会是个有趣的故事。廉而需静。妈妈满是期许地看着我,“宝贝,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静’啊,是让内心平静,不被外界的纷繁复杂所干扰。你想想,要是心不静,怎么能抵挡住那些诱惑呢?”我专注地听着,眼睛一眨不眨。“就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在宁静中享受生活,坚守自己的内心。只有内心平静,才能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才能坚守廉洁,不被利益所迷惑。”廉而崇德。妈妈拉着我的手,缓缓说道:“你还记得吗?外公家的家谱里有个‘四知’家训,这背后有个令人深思的故事。东汉时期,杨震赴任途中,昌邑县令王密深夜前来拜见,并怀揣十金相赠,说‘暮夜无知者’。杨震却严词拒绝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这就是‘四知’的由来。”我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妈妈接着说:“这‘廉’字啊,就是要有高尚的品德,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如同于谦所说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要有坚定的决心去守护廉洁的品德。只有崇尚道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稳当。”我不住地点头。廉而致远。妈妈拍了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廉洁的人才能走得长远。你还记得我们在钱壮飞烈士陵园参观时,藏馆里的那些历史故事吗?你看看钱壮飞烈士,他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在隐蔽战线为党工作,面对重重危险和诱惑,始终坚守廉洁底线,不为私利所动。他胸怀坦荡,凭借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出色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艰巨任务,为保卫党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成就了自己远大的革命理想。正因如此,他得到了党和人民的敬重与信任。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因为廉洁奉公,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妈妈希望你也能以廉洁为本,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我若有所思地望向窗外的天空,妈妈的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内心的角落。我似乎明白了 ,廉洁是一种内心的坚守,是一种道德的追求,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不论是个人、集体,乃至国家,都应该“知廉”“守廉”。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要努力做到廉而需静,不被外界干扰;廉而崇德,追求高尚的品格;廉而致远,为了远大理想而坚守廉洁!征文《清廉家风 伴我成长》 金沙县第四小学学生 王梓萌在我们的生活中,廉洁无处不在。它像是一阵和煦的微风,轻轻拂过每个人的心田,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它像是一股清泉,沁润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有一次,我在学校门口的商店里买了一瓶两块钱的水,我给了老板五块钱,他找了我四块钱,按道理他只需要找我三块钱的,可能是因为当时人多太忙,慌乱中多找了我一块钱。可是就因为这一块钱,却让我心里纠结不已。我的心里好像出现了两个小人,一个说:“没事,就一块钱嘛!自己拿了,也不会有人知道。”“一块钱虽然不多,但关乎着诚信,直接影响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爸爸妈妈知道了会怎么想?”另一个这样说。那一瞬间,我记起爸爸以前给我讲过的一则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陶侃,据说是古代很有名的大臣,他年轻时在一个叫浔阳的地方做官。有一次,他派人给自己的母亲送了一罐腌鱼。他母亲收到这罐腌鱼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父母官,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负担。”这件事让陶侃受到很深的触动,他明白自己的做法给他妈妈带来了多么沉重的负担。其实,每个家庭都一样啊,小孩子做的事也和爸爸妈妈有关,特别是那些不好的事,一定会给父母带来不好的负担啊。我思量了许久,不管怎么样,都应该把这一块钱还回去。不能为了这一块钱而毁掉了我的诚信,让我们家有不好的名声。钱还给老板后,我的心里特别舒坦,那一刻,我想明白了,要做到廉洁其实很简单,首先就要做到诚实守信,因为诚信是廉洁的基础,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要求我们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要守住诚信,我们离廉洁就不远了。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谨记:廉洁就在我们身边,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只要我们细心观察,随处都可以看到廉洁的美丽“风景”。同样,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都要争做“廉洁小公民”,时刻铭记“廉洁”这项家风,真正做到清廉家风伴我行!征文《人间有正气 砥柱是廉洁》 金沙县实验高级中学学生 黎子涵“廉洁”最早见于屈子《离骚》:“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又《楚辞·章句》曰:“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不禁想起周敦颐心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朵朵白荷,还有姚步瀛笔下“清如秋菊何妨瘦,廉似梅花不畏寒”的秋菊与腊梅。一生志廉洁,浩然正气存。羊续为南阳太守时,时有府丞赠鱼,羊续将之悬挂起来,待府丞再送时,便将之出示,并杜绝其馈赠……这样的廉洁故事不胜枚举。反观当下,不少人不修德行,勾结上下、以权谋私者有之;沆瀣一气、争权夺利者有之;贪赃枉法、卖官鬻爵者有之;巧取豪夺、营私舞弊者有之。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心动于微利之诱,目眩于五色之惑,以致身败名裂,悔之晚矣。“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焦裕禄始终与老百姓吃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爬山头,到田间,问农事,访贫苦。头上戴的帽,肩上披的衣,脚下穿的鞋,床上盖的褥,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绿了荒山,肥了稻田,出了高产,开了笑颜。习近平总书记评价焦裕禄精神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焦裕禄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永远是鼓舞我们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强大思想动力,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远不会过时。”焦裕禄,一生如桐,守护着兰考这千顷澄碧。焦裕禄,一生如诗,谱写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锦绣诗篇。他种下了一棵普普通通的梧桐树,却书写了一种廉洁自守的风骨和精神。从焦裕禄到孔繁森、杨善洲,从任长霞到陈行甲、龚全珍,再到黄大发……他们无一不是用忠诚、干净、担当守住了为人的底线,用初心、良心捍卫住了自己做事的底线。如果说时代有光,那他们就是最亮眼的那一束;如果廉洁有魂,他们就是这个词语最精彩的注脚,他们是我们后来人追寻生命的全部意义和价值的砥柱之石。廉洁,是一种从一而终、一以贯之的生命自觉;是一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久久为功;是一种激浊扬清、雷厉风行的自我革新。要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始终清清白白,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