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工作之窗 >他山之石 > 

黔西南册亨:靶向整治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 守好村集体“钱袋子”

日期:2025-08-12

来源:贵州省纪委监委网站

浏览次数:

字号【

视力保护色:

“我们深刻汲取杨某案教训,现在通过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村级集体收益、使用明细等,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近日,面对前来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黔西南州册亨县秧坝镇某村干部介绍了村级集体“三资”运行情况。

此前,该村村委会副主任、某村级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杨某在销售合作社种植的木耳后,未将销售款存入集体账户,而是安排他人将木耳销售款存入其个人账户,后被县纪委监委发现并查处。其违规占用的村集体资金已全部上交至村级账户。

农村集体“三资”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册亨县纪委监委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过程中截留私分、贪污挪用、虚报冒领、资产闲置浪费等基层“微腐败”问题,深入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动规范“三资”管理,切实守好农村集体“钱袋子”。

县纪委监委联合县农业农村局组建专项监督检查组,充分运用大数据监督手段,对全县所有行政村(社区)的集体账户情况、资产租赁合同、资源发包项目、工程项目资金等海量信息进行智能比对和关联分析,系统自动预警异常收支、低价发包、长期闲置资产、疑似“白条账”等问题线索。同时,综合监督检查和审计、巡察、信访等渠道发现的问题,深挖背后存在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

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排查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线索98条,立案59件,查处腐败和作风问题50起,批评教育和处理50人,党纪政务处分22人。

针对查处案件暴露出的制度漏洞和监管盲区,县纪委监委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3份,推动相关职能部门、乡镇(街道)修订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管理办法、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及运行流程图等6项制度机制。(黔西南州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