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为伴产业兴丨蜡染出山侗寨兴
日期:2025-04-10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浏览次数:
字号【 小 中 大 】
视力保护色:
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侗寨,吊脚楼鳞次栉比、木鼓楼高耸挺立、侗族大歌宛转悠扬、侗族刺绣蜡染多彩亮丽……不远处的肇兴侗族文化展示中心非遗体验馆,十几名身穿蓝白交织民族特色服饰的游客正在体验侗族蜡染制作,染娘们带着游客一起染色、脱蜡、漂洗、晾干。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走进侗乡特色产业基地,观看蜡染工艺流程,对蜡染合作社坚持顾客至上、质量第一的运营理念给予肯定。
“我们在蜡染产品研发时,严格把控质量关,坚持顾客至上,注重收集顾客的意见和建议,推出了200多种色彩丰富的蜡染手工艺品,2024年合作社实现总收入1000多万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黎平侗品源传统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陆勇妹身着侗族特色服饰,向前来了解情况的“老熟人”肇兴镇纪委书记谭亲政介绍,“现在蜡染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走出大山,走上国际时装节,蜡染产业的路子更广了,我们发展的底气也更足!”
蜡染技艺,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近年来,黎平县纪委监委将蜡染等民族特色产业发展作为监督重点之一,聚焦产业政策落实、项目资金补助、干部工作作风、营商环境等方面,开展“嵌入式”“点题式”监督,推动侗寨蜡染从“指尖技艺”转型为增收致富的“指尖产业”,让蜡染技艺更好地传承,让侗寨群众的日子更红火。
“非遗不只是眼下生活,也是未来,如今镇里打造的侗族蜡染体验馆已成为游客打卡胜地……”谭亲政介绍,肇兴侗寨秉持“以保护促利用,以利用促发展”的思路,在保持村寨历史原貌和传承民族特色文化的同时,将芦笙节、侗年等民族节日与侗族蜡染、刺绣等非遗融合发展、一体推进。当地纪检监察机关因时因势调整监督重点,整合镇村监督力量,对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跟进监督,与各方面齐心协力,推动蜡染等民族特色产业发展。
此前,黎平县纪委监委在监督检查时发现,县文广局等相关单位对蜡染产业重视不足、政策扶持力度较弱、传承保护措施不强,随即督促县文广局、县人社局等单位围绕问题认真研究、深入分析,充分利用省、州关于支持旅游产业化、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等政策红利,通过政策扶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宣传推广等方式,推动蜡染产业平稳发展、蜡染技艺传承后继有人。
该县纪委监委紧盯产业发展政策扶持落地难、蜡染技艺技能培训缺乏系统性、旅游产品研创销售渠道窄等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深化运用片区协作、“室组地”联动工作机制,采取查阅资料、比对数据、蹲点调研、个别访谈等方式跟进监督,深入查找突出问题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发现套骗补助资金、虚假培训等问题26个,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督促问题整改,及时打通蜡染产业发展“中梗阻”,推动政策扶持资金用到“刀刃上”。
目前,黎平县已发放政策扶持资金380余万元,打造了侗族蜡染体验基地1个、扶持成立合作社40个,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带动2000余名染娘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我们将持续紧盯蜡染等民族特色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政策落实中的关键环节,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全程监督,让民族特色不断焕发新的光彩。”黎平县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通讯员 曾娜)